top of page

【 淺談藝術與符號 — Art and Symbols 】

2022/07/12 | 撰文者:陳氏藝術 Philip Wang


在人類文明不斷演進與器具的研發下,從最早雕刻在石板上的記錄,到龜殼上的甲骨文,再到紙張與鐵器的出現,印刷技術多應用於書本文字的印製,但藝術在印刷上卻也未曾缺席。從傳統的光刻和蝕刻、絲網印刷工藝的開發和使用、水印的改進、攝影誘導圖像的改編、實驗性的複印、橡皮圖章、藍圖及其他商業方法,印刷藝術也隨著時代的發展,在不同的媒材上以不同的樣貌呈現。當然,整個印刷藝術的歷史並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,但這項技術真正被現代藝術家們廣泛的應用與開發,是在1960年左右。



《槍擊瑪麗蓮—鼠尾草藍版 / Shot Sage Blue Marilyn》,安迪·沃荷 Andy Warhol ,1967,圖片來自Lifestyle Asia



在1960年的美國,以安迪·沃荷( Andy Warhol )作為最廣為人知的代表,其所創作的「康寶湯罐頭 / Campbell's Soup Cans」、「槍擊瑪麗蓮─鼠尾草藍版 / Shot Sage Blue Marilyn」等作品,以及在大衛 · 霍克尼( David Hockney )、胡安 · 米羅( Joan Miró i Ferrà )等眾代表的努力下,印刷藝術在1970年達到巔峰,大批的商業印刷作品隨之問世,雖伴隨著質疑與爭論,卻也成為經典。讓藝術家們為印刷技術為之瘋狂的,是那帶有重複性又色彩多變的排列組合。


而今安迪 · 沃荷的瑪麗蓮夢露已然成為一種符號,一個代表藝術家,代表瑪麗蓮夢露的標誌性符號。每當提及瑪麗蓮夢露,並在腦海中回憶起她的長相時,想必上方那臉部微微向左傾;性感厚唇以及標誌性的美人痣,是烙印在多數人心中的樣貌,也是許多人首次接觸或認識她的影像來源。


在對於那些曾與瑪麗蓮夢露有年代交錯的人們眼中,她仍作為一位已逝的明星存在,但也許對那些不曾知曉她的人來說,「瑪麗蓮夢露」更像是一種符號,一種代表普普藝術;代表安迪 · 沃荷;代表時代的符號,作為深入人心並刻印在意識中的表象。


德國哲學家胡塞爾「現象學 / Phenomenology」的核心思想為「每一表象都是對某物的表象,意識也總是相關於某物的意識」,即每個現象的背後必有其緣起。不過現實並非如理論一般歸整,許多緣起的背後是被層層表象所包裹。而「規約符號 / Symbol 」則是指代一定意義的意象(表象),可以是圖形圖像、文字組合,也可以是聲音信號、建築造型,甚至可以是一種思想文化、一個時事人物。也許想要一步直達真理過於繁難,但通過一一了解、抽絲剝繭後,也能探究表現背後的原點。



圖左為「 阿雷西博訊息 / Arecibo Message 」,圖右為「 航海家金唱片 / Voyager Golden Records 」,圖片來自 Wikipedia



也許某日,文字不再作為傳遞信息與傳承知識的主要工具,而是由符號與圖像替代,如「 阿雷西博訊息 / Arecibo Message 」與「 航海家金唱片 / Voyager Golden Records 」一樣,打破物種及語言之間的隔閡,傳遞與分享資訊。而那些將符號融入創作中的藝術家,同樣以藝術作為媒介,將訊息與意志繪入畫中。與單純僅有符號以及圖形的差異是藝術結合訊息表象,使得在傳遞的過程裡,通過視覺的刺激、調動觀者潛意識的波動,在與作品對話及自我解讀間,接收作者所想表達和傳達的意志與信念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